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

民政部注册登记  中国社科院主管 国际联合性组织
对易经数理的几点思考——阿是堂
来源: | 作者:gjyxlhh | 发布时间: 2019-07-22 | 134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易经是华夏文明之源,国学之根基。自河洛之数成八卦,到《周易》经学哺华夏,易学成就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。它之所以在朝代更迭、时代变迁中经久不衰,除了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,更是其独特的“象、数、理(义)、占” 功能对“形而上”思想领域和“形而下”应用领域的广泛影响。

易经的“内核”是八卦,“象、数、理(义)、占” 虽然都是易经核心价值的体现 ,但在“象中有数、数中有理、理中有机”的逻辑关系上,“数”的占位很重要。伏羲的先天八卦图就是参悟河图、洛书的数阵图创立的。尤其是洛书阴阳数阵的四方四隅排位,为八卦“建模”提供了参照,卦与数的对应构成了易经象与数的逻辑关系。所以,“数”是易经八卦在抽象思维与逻辑应用中的“灵魂”。

八卦之象数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,这也是它在质疑声中弯弯曲曲走过五千年的原因。八卦之象“天地水火风雷山泽” 都是客观可见的存在,所以没有争论。但对应卦象的数,从河图、洛书数阵的对照差异开始,到先天八卦、后天八卦排位之差异、象数配位之差异,确实没有系统而明白的解释。故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影响了易经数理的确定性。

孔子为《周易》作辞传时,放下易经八卦的“守成”思维,“韦编三绝”问道老子,在道学思想里找到了易经“象数之理” 的源头,所以才有《易·系辞传》之大成。如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 及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 的经典论述 。首次把易经从卜筮的工具,提升到了道为本源的哲学境界。正是孔子的“系辞传”奠定了《周易》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地位,使其成为国学的“五经之首”传承千古。反观之,比《周易》更早的河图、洛书为什么不能自立学统?皆因缺失理论构建而拘于史料。孔子对易学的贡献也启示后人:学易大成者必须兼修《道德经》。因为参悟象数易理的玄机不在易经本身,而在老子的道学思想里。只有将易学与道学融会惯通,方能领悟成易之妙!

吾二八叩拜“易门”,然难入其內。虽也抱经取卦、解惑人事,但失算之愧常有之。即使看名师操作,“老马失蹄” 的事也见过不少。邵雍父子“斧锄断卦” 的典故也说明一个道理:真功夫不在卦术而在于心!邵雍和儿子取了“木长金短” 同样的卦象,儿子断为锄,老子断为斧。老子断对的原因在于随心应时(风雪夜借锄何干?而借斧劈柴取暖的可能性更大吧),可见功夫在心不在术。

还有一则轶趣更让人嘎笑。刘伯温在回答皇帝和乞丐八字相同,为什么一个是九五至尊一个是穷困贫贱时,牵强附会地“忽悠”皇帝说,皆因鸡鸣时“喔、噢”之声的差别。分秒之差天壤之别?果真如此的话,十二时辰排八字哪有精准可言?八字都不精准命又如何算准呢?由于易占自身存在“漏隙”,质疑之声便在情理中了。如何用科学的认知和方法去弥合“漏隙”、回答质疑,实在是易门众生的不二使命,它的价值决定了易学的盛衰。否则,易学发展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。吾结合《道德经》学习感悟和对量子科技的浅学心得,试抛两“砖”以引玉,祈真人以醍醐灌顶。

我之所以主张学易之人要精修《道德经》,是因为易经易理要解决好“源头”问题。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” ,虽然为易经体系构建了逻辑框架,但“太极”的本源是什么仍没有说清楚,它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建立在概念之上的理论很容易滑向“神学”,而神学是经受不了科学检验的。易经作为国学的“五经之首”,当然要抹去宗教的神秘色彩而闪烁科学的光芒,这是国学经典的生命所在。当年孔子问道作易传,不也是为了褪去《周易》祈神问卜的神秘主义色彩,还周易客观自然的本色吗?所以,在易之本源问题上归宗“道法自然”比渲染“灵龟神兽” 更客观与理性。而老子《道德经》是对易象数理客观性的最好佐证。

老子曰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 。老子为什么在道与万物之间加了数的概念?这就是玄机所在。翻遍古译今释,都把“道生、数变、物成” 这段含意解释为“道生太极(一),太极生两仪(二),两仪生四象(三)” , 并认为三是表达多的意思。我质疑这类解释的理由很简单:老子供职于西周 皇家藏书院,对《周易》、河图洛书、太极阴阳说和八卦成易之理应该不陌生。如果他用数来表达的内容真如史家猜想的那样,他是可以“名”说的,不必以数代名让人费解。能“名”而不名,只能说明道生万物的中间过程是无法名说的;或者是这个(道生万物)过程就是数变的能量作用过程,所以老子破例而用“数”不用词语,目的就是表达真实性。

要验证我的观点其实也不难,借助一下天文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理论就行。这也是我抛出的第二块“砖”。

现代物理学对宇宙起源的认识还“暂停”在“大爆炸”理论:一个没有时空维度的、空间无限小、质量无限大的“奇点”不知何故爆炸了。于是有了时空,有了电子、原子运动、有了宇宙电磁场、有了星系……支撑这个理论的直接证据就是宇宙在持续不断地膨胀。然而这个猜想的局限性很大:“奇点”是什么?它又是如何产生的?如此巨大的动能又是怎样聚积的?“奇点”没有时空宇宙膨胀的空间从何得来?科学对此也是假设,并不能自圆其说。但是,老子在三千年前己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老子认为,时空宇宙是“有”,有生于无。这个“无”是“听之不闻,视之不见,抟之不得” 、“寂兮、寥兮、窈兮、冥兮” 如如不动的“无状之状” ,是比时空宇宙还古老的一种寂静的能量场。为了叙述它强其名曰“道”!

如果我们根据老子的描述,把道视为“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” 的致大、致远、致静、致恒的能量场,在这个场里静极致动的“数变”引发了“奇点”爆炸,现代宇宙起源说的猜想就清晰了许多。一是解决了“奇点”的能量来源,二是解决了宇宙膨胀的空间,三是解决了“奇点”爆炸后时间的起源。根据量子理论,任何物质呈量子态时都具有“波粒二象性”、“不确定性”和“纠缠、迭加、跃迁、不受时空限制” 的特性。数作为能量可以是“量子态”的,故也具备量子的所有特征。在空间可表达为能量(磁场),在时间可表达为“定数”(与时间的迭加),这种逻辑推断的结论是符合量子力学理论的。在数态即量子态的给定条件下,所谓的“数字能量”、“数字磁场”、倒计时的“生命定数”等等与卜筮关联的“纠缠”现象,都可以得到科学而合理的解释!

易门之外观易,甚觉玄妙。领悟之余,还是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结束今天的思考——“科学走到尽头更接近神学” 。